伊顿健康导读
红斑狼疮是一类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总称,常见于育龄期女性。
红斑狼疮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为面颊部出现蝶形红斑,而“狼疮”的名字正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该病的面部红斑表现,像是被狼咬伤所致。而除皮肤损害以外,红斑狼疮的病变还可累及多脏器和系统。
红斑狼疮目前仍缺乏根治手段,但通过早期诊断及规范性的综合治疗,本病的预后可明显改善,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可控制,能正常工作、生活、生育等。
病因
1.遗传
2.感染
3.药物
4.理化因素
5.性激素
6.其他
预防和治疗
(一)皮肤型红斑狼疮的预防和治疗
对患者进行教育。消除其恐惧心理。注意防寒,避免日晒.避免劳累,避免服用光甸物 如四环素、磺胺等药物,芹菜、韭菜、香菜等食物。外出时可使用广谱、高 SPF值的遮光剂,并加强物理防晒措施(如穿长衣长裤、打伞、戴帽)。
1.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皮损顽固者或肥厚及疣状皮损可行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
2.内服药物治疗 用于皮损较广泛或伴有全身症状者。
(1)抗疟药∶为各型LE 的一线用药,常用羟氯喹0.2~0.4g/d,分2次口服;病情好转后减为半量,主要不良反应是眼底病变,长期服用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有心动过缓或有传导阻滞者禁用抗疟药。
(2)沙利度胺∶1~2mg/(kg·d),分2~3次口服。因可致胎儿畸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1年内有生育意向的患者禁用。
(3)维 A 酸类药物∶抗疟药治疗无效的 DLE 可选用口服维 A 酸,尤其对疣状 DLE效果好。常用异维A 酸1mg/(kg·d)。
(4)糖皮质激素∶仅用于皮损泛发病例合并其他异常者,一般用小剂量泼尼松15~30mg/d,病情好转后缓慢减量。
(5)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个别患者对上述药物治疗无反应,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免疫抑制剂仍然无效可试用生物制剂。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防和治疗
恰当的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达到病情缓解。
1.预防及一般治疗 做好患者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并避免 SLE 的可能诱因∶如避免过多的紫外线暴露、使用防紫外线用品,避免过度疲劳,防治各种感染,避免使用可能诱发 LE 的有关药物等。另外,对症治疗和去除各种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如控制高血压、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2.轻型 SLE 药物治疗 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羟氯喹、沙利度胺、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系统小剂量激素(泼尼松≤30mg/d),必要时可用免疫抑制剂。
3.中度活动型 SLE的治疗 通常泼尼松剂量0.5~1mg/(kg·d)。部分患者需要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其用法及特点详见重型 SLE 治疗。
4.重型SLE的治疗 重型 SLE的治疗主要分2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巩固维持治疗。常用药物包括∶
(1)糖皮质激素∶通常剂量是泼尼松1~1.5mg/kg,每日1次,病情稳定后2周或疗程8周内,开始以每2周减10%的速度缓慢减量,减至泼尼松0.5mg/(kg·d)后,减药速度适当调慢;如果病情允许,泼尼松维持治疗的剂量尽量<10mg。SLE 的激素疗程漫长,应注意防治激素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低钾血症、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白内障、体重增加、水钠潴留等。
(2)环磷酰胺( CTX)∶是治疗重症 SLE、尤其是伴有LN 和血管炎的有效药物之一。常用疗法是∶CTX0.5~1.0g/m²体表面积,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4周1次,多数患者6~12 个月后病情缓解。在巩固治疗阶段,延长用药间歇期至每3个月1次维持1~2年。
(3)霉酚酸酯(MMF)∶又称为吗替麦考酚酯,常用于LN 治疗,常用剂量为1~2g/d,分2次口服。其不良反应总体低于环磷酰胺。
(4)甲氨蝶呤(MTX)∶主要用于关节炎、肌炎、浆膜炎和皮肤损害为主的 SLE。剂量为
Notes
7.5~15mg,每周1次。
(5)环孢素(CsA)∶常用剂量3~5mg/(kg·d),分2次口服。其无明显骨髓抑制性,对有血液系统受累的患者治疗有一定优势。
(6)硫唑嘌呤(Aza)∶用法1~2.5mg/(kg·d),常用剂量50~100mg/d。用药前几周应每周查血象。
使用CTX、MMF、MTX、CsA、CsA、Aza 等免疫抑制剂应注意防治其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感染、性腺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7)其他∶血浆置换、血液透析、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以及干细胞移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