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发表时间:2022-03-21 11:00作者:伊顿健康来源:伊顿健康 伊顿健康导读 克罗恩病过去又称肉芽肿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或局限性肠炎,是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本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粘膜、肝脏等肠外损害。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发病年龄多在 15~30岁,但首次发作可出现在任何年龄组,无性别差异。本病在欧美多见,且有增多趋势,国内以往认为少见,但近年各地屡有报道。 ✙ 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因素 遗传因素 免疫因素 图片 ✙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一)腹痛 为最常见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腹鸣。常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腹痛的发生可能与肠内容物通过炎症、狭窄肠段,引起局部肠痉挛有关。腹痛亦可由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引起,此时伴有肠梗阻症状。出现持续性腹痛和明显压痛,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肿形成。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 (二)腹泻 亦为本病常见症状之一,主要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胜吸收不良引起。腹泻先是间歇发作,病程后期可转为持续性。粪便多为糊状。脓血或粘液。病变涉及下段结肠或肛门直肠者,可有粘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三)腹部肿块 约见于 10%~20%患者,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固定的腹部肿块提示有粘连,多已有内瘘形成。 (四)瘘管形成。因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成。瘘管形成是 Cron病临床特征之一,往往作为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的依据。瘘分内瘘和外买,而著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处,后者通向腹壁或所周皮肤。肠段之间内瘘形成可致腹泻加重及营养不良。肠瘘通向的组织与器官因粪使污染可致继发性感染。外瘘或通向膀胱、阴道的内瘘均可见粪便与气体排出。 (五)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包括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形成及肛裂等病变.见于部分患者,有结肠受累者较多见。有时这些病变可为本病的首发或突出的临床表现。 二、全身表现 本病全身表现较多且较明显,主要有∶ (一)发热 为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与肠道炎症活动及继发感染有关。间歇性低热或中度热常见,少数呈弛张高热伴毒血症。少数患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甚至较长间不明原因发热之后才出现消化道症状。 (二)营养障碍 因慢性腹泻、食欲减退及慢性消耗等因素所致。表现为消血、低蛋白血症和维生素缺乏等。青春期前患者常有生长发育迟滞 。 三、肠外表现 本病可全身多个系统损害,因而伴有一系列肠外表现,包括∶杵状指(趾),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粘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肝炎等,淀粉样变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亦偶有所见。 ✙ 治疗 01.一般治疗 强调饮食调理和营养补充,一般给高营养低渣饮食,适当给予骨酸、维生素B12 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应用要素膳饮食(要素膳是以游离氢基酸或蛋白水解物、短肽为氮源,以不需消化或极易消化的糖类、脂肪为能源,配以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组成的完全膳食。其优点是营养或分全面,不需消化或极易消化,可完全吸收,无渣或残渣极少。点则是口感不佳.一期用于管锡卖造痿饮食,不适宜口服使用,或可搭配果汁等调味量口服。),在给患者补充营养同时,还能控制病变的活动性,特别适用于无局部并发症的小肠 Crohn 病。完全胃肠外营养仅用于严重营养不良、肠瘘及短肠综合征者,应用时间不宜太长。 腹痛、腹泻必要时可的情使用抗胆碱药或止泻药,合并感染者静脉途径给予子广谐抗生素。 02.糖皮质激素 是目前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适用于本病活动期。一般主张使用时初量要足、疗程偏长、维持因人而异。剂量为泼尼松 30~40mg/d,重者可达 60mg/d,病情缓解后一般以每周递减 Smg 的速度将剂量逐渐减少至停用。虽然使用激素作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但临床研究证明并不能减少复发,且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大大,因此目前多不主张应用糖皮质激素作长期维持治疗。但有相当部分患者表现为糖皮质激素依赖,每于停药而复发,故对此类患者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需用多久,尚无统一意见、需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活动性强的患者可试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然后逐步过渡到用上述药物作维持治疗。布地奈德(budesonide)口服主要在肠道起局部作用,吸收后首次经肝迅速灭活,故全身不良反应大大减少,近年国外报道对本病有良好疗效。病情严重者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给药,病变局限在左半结肠者可用糖皮质激素保留灌肠。 03.氨基水杨酸制剂 柳氨磺吡啶对控制轻、中型患者的活动性有一定疗效,但要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者。近年报道美沙拉嗪对病变在回肠和结肠者均有效,且可作为缓解期的维持治疗用药。 04.免疫抑制剂 肯定免疫抑制剂在 Crohn 病的应用价值是近年研究的一大进展。疏唑嘌岭或疏嘌呤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活动性病例,加用这类药物后可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乃至停用。剂量为硫座要 2/d 或巯嘌呤 1.5mg/(kg·d),该类药显效时间约需 3~6 个月,维持用药一 1-2 年。现在认为上述剂量硫唾票呤的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细胞碱少等骨髓抑制麦现,发生率约 4%。甲氨蝶呤用于对上述二药无效的病例环题素的应用有报道,但疗效未肯定。 0.5生物制剂 类克 (英夫利西单抗),喜达诺(乌司奴单抗)等。 06.其他 某些抗菌药物如甲销、环两沙星等应用于本病有一定疗效,甲确接管者效较好。新近有临床研究报道菜丝促炎细胞因子的拮抗剂如工合体单克隆机体或挥炎编细胞因子用于本病活动期,有显著疗效而不良反很少。 07.手术治疗 手术届复发率高,故手代适应证主要是针对并发症.包括∶完全法管与旅肿形成。急性纺孔或不能控制的大量山血。在意,对肠梗阻要区分动的功能性痉挛与纤维狭窄引起的机械梗阻。前者经禁食、积极内科治疗经家不重考对没有合并旅肿形成的瘘管积极内科保守治疗亦可使其闭合,合并脓肿形成或内科治疗失败的瘘管才是手术指征。 手术方式主要是病变肠段切除。术后复受的液防至今仍是难题、美沙拉嗪或甲硝啦可减少复发。 ✙ 预后 图片 本病可经治疗好转,也可自行缓解。但多数患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其中糊当源分患着在其病程中会出现 1 次以上并发症而手术治疗,预后不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