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健康导读:
当血糖明显升高到某种程度(如空腹血糖>7.0mmol/L),就称之为糖尿病。
糖尿病临床上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为青年发病型,在35岁以前发病,占10%以下。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2型糖尿病为承认发病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90%以上。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特殊情况下的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急症,儿童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饮食因素,生理病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典型表现明显
2型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非常明显
不典型症状:
经常感到疲乏,劳累
视觉下降,视物不清
皮肤瘙痒
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
伤口愈合非常缓慢
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比如泌尿系统感染,疖肿及霉菌感染
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
极易饥饿
恶心,呕吐
综合治疗原则:“五套马车”
糖尿病知识教育:了解自己疾病的知识
饮食治疗:拥有正确健康的饮食计划
运动治疗:保持身心健康
药物治疗:正确的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血糖监测:随时掌握增加的病情
饮食治疗的目的:
纠正代谢紊乱
防止或延缓血管或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维持成年人的正常体重
保重儿童,青少年的正常发育
饮食治疗:
合理控制总能量(根据病情而定)。
碳水化合物:摄入能量占总能量的50~60%,轻体力一般每天1500~300g/d。食物选择建议:粗粮,豆类优于面食优于米饭。平时为了增加口感可以食用甜味剂等代糖品。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柠檬,柑橘,苹果等)35克每天。
食用血糖指数低的食物:豆类食品<谷,薯类食品。谷类食品中,大麦,荞麦,黑米等<小麦(提倡多吃粗杂粮)。
脂肪:限制脂肪的摄入,胆固醇每天<300mg。
蛋白质:适量。
维生素,矿物质:充足,补充维生素B族(谷类,豆类等),维生素C(水果),维生素E(小麦,玉米等),维生素D(糯米,大麦,牛奶等)及镁(大米,豆制品等),锌(动物内脏,大白菜等),锰(开心果,核桃,大米等)等。
低血糖指数的食物(<50)
五谷类
食面:47 意粉:41 薏米:25
奶类
低脂奶:34 鲜奶:27 低脂乳酪(无糖):14
水果类
橙子:43 梨:36 苹果:36 74 布林:24
糖类
果糖:23
豆类
青豆:48 三角豆:33 腰豆:27 黄豆:18
饮品
苹果汁:41
其他
巧克力:49 香蕉蛋糕:47 花生:14
低血糖指数餐示例:肉酱,青豆,水
高血糖指数的食物(>50)
五谷类
粟米片:84 卜卜米:82 全麦饼干:67 麦皮:61 曲奇:55
奶类
雪糕:61
水果类
西瓜:72 香蕉:60 葡萄:52
糖类
葡萄糖:100 蜜糖:73 砂糖:65
根类蔬菜类
焗薯:83 薯蓉:73 甘筍:72
饮品类
汽水:68 橙汁:57
其他
薯片:54
高血糖指数餐示例:白面包,火腿,甘筍,西瓜,汽水意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