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双靶点红斑狼疮新药泰它西普成功获批,效果显著!发表时间:2021-07-16 10:49作者:伊顿健康来源:伊顿健康 伊顿健康导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常常导致多器官损害,是可能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自1955年以来,仅有一款治疗SLE的药物贝利尤单抗(倍力腾)获批上市,是首个作用于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抑制剂。而其他药物也往往有许多不良反应,对人体危害较大。目前,由我国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新药泰它西普已在中国正式获批,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今天小编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新药泰它西普的作用机制以及优势。
泰它西普的作用机制 泰它西普作为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新药,具有全新的药物结果和双靶点机制,能同时抑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这两个细胞因子。它由人跨膜激活剂及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因子(TACI)受体的胞外域以及人免疫球蛋白G(IgG)的可结晶片段(Fc)域构成。BLyS和APRIL是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因子,该因子的过度表达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多种B淋巴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原因。而泰它西普可以抑制BLyS及APRIL信号传导,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机体免疫反应,达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疾病的目的。 泰它西普作用机制(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泰它西普的优势 优势1:临床应答率较高 在2015年启动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试验中,共有249名患者参与入组,以评价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优势所在。在该项试验中,在三个按不同剂量注射泰它西普的治疗组中,达到SRI-4应答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患者,这表明各泰它西普治疗组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显著降低。其中,对192名随机患者进行的试验中,高剂量组达到的SRI-4应答率高达79%,而安慰剂组仅达到32%。 泰它西普:SRI-4应答率(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优势2:安全性高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SLE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往往有较多不良反应。特别是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会加速心脑血管病变,对人体危害较大。而在参与临床试验的红斑狼疮患者中,对泰它西普的耐受性较为良好。在剂量为80mg-240mg的治疗组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16%,这一数据甚至比安慰剂组的16%更低。并且,泰它西普产生的不良反应中,大多数都属于轻度或中度,安全性总体较为优秀。
伊顿健康温馨提示 此次泰它西普在中国获批上市,对于广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来说无疑有着重大意义,大家要保持信心,谨遵医嘱,积极治疗。本篇文章主要用于提供相关信息,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往正规医院就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