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欧洲肿瘤科学会提出的初步显示:对于传统靶向药物无法控制的MET扩增和EGFR C797S靶点突变,泰瑞沙有着更大的避免率,泰瑞沙的关键节点仅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因点中mutant改变。
2018年欧洲肿瘤科学会提出的初步显示:对于传统靶向药物无法控制的MET扩增和EGFR C797S靶点突变,泰瑞沙有着更大的避免率,泰瑞沙的关键节点仅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因点中mutant改变。
作为主要发现人之一,医学博士Ramalingam提供的理论足以支持以上观点,由此Ramalingam博士进一步指出“T790M突变是泰瑞沙对于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的分界线,很多换在服用泰瑞沙时已发生了T790M突变。”
该研究结果是III期FLAURA试验分析的一部分,FLAURA试验是2018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前线泰瑞沙用于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实验基础,其NSCLC肿瘤具有 EGFR 突变,即: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 L858R替代突变。
双盲试验的总体结果显示,与使用特罗凯或易瑞沙的的治疗标注相比,第三代靶向药物泰瑞沙奥希替尼可使患者死亡的风险降低54%。此外,使用易瑞沙和特罗凯的患者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2个月,而泰瑞沙则为18.9个月。
在FLAURA实验中,556名未接受治疗的EGFR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泰瑞沙小组与易瑞沙和特罗凯小组中,泰瑞沙小组为279人,而使用易瑞沙和特罗凯小组的人数为277人。所有患者均有外显子19缺失或L858R突变。小组成员分别每日口服80毫克泰瑞沙、250毫克易瑞沙或150毫克特罗凯。
先前的数据表明,在二线治疗中泰瑞沙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EGFRC797S突变,以及MET和HER2的靶点扩增。对于这项分析,研究人员检查了FLAURA试验期间的患者对泰瑞沙的耐药性机制。使用新一代测序分析的成对血浆样品在线收集。“重要是,在这种分析中没有捕获非致病性抗性机制,如小细胞肺癌转化和蛋白质表达变化,”Ramalingam指出。“此外,在血浆分析中可能无法充分捕获扩增事件,因为如果我们要分析肿瘤组织,它们就会出现。”
实验分别在泰瑞沙和传统靶向药物中进行,最终81%使用泰瑞沙治疗的患者达到了治疗标准。
如实验所展示的那样,使用泰瑞沙治疗最常见的获得性耐药机制是超过15%MET扩增和7%EGFR C797S突变。而额外的继发性EGFR在另外3名患者中也发现了突变,其中包括了1%的L718Q + C797S突变和1%的L718Q +外显子20插入以及最后的1%的S7681。而使用易瑞沙和特罗凯小组中7%的患者发现PI3KCA突变; 还有3%的患者中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其他耐药抗性机制是2%的HER2扩增和1%的SPTBN1 - ALK融合。
“Ramalingam说道:“14%的患者在耐药样本中同时发生候选突变。这表明当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时,可能会开启超过1条途径,这两者之间的数字相对较小,无法对外显子19或外显子21的一种特异性机制是否更为常见做出任何有力的统计结论。” 这也就意味着在泰瑞沙组中未检测到患者有以上异常的突变。
在传统靶向药物易瑞沙和特罗凯治疗组中,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47%的T790M突变,4%MET扩增和2%HER2扩增。
此外,在传统靶向药物小组中CCD6 - RET融合异常检测率为2%,PI3KCA突变检出率为3%; 在1%的患者中检测到BRAF D594N,KRAS G12C和NRASG12D。这再一次的印证了先前试验结果数据的正确性。
Ramalingam教授补充说,总之,使用传统靶向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组织中的MET扩增的频率预计会更高。
“虽然这些数据对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我们认为还需要通过明确的组织检测以了解使用泰瑞沙治疗的患者的全部抗性突变和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