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瑞沙耐药后的治疗方案发表时间:2021-07-14 11:52作者:伊顿健康来源:伊顿健康 伊顿健康导读 C797S突变为泰瑞沙耐药突变中最高频率的突变,当其和T790M成反式构型耐药突变时,可用泰瑞沙联合易瑞沙的方案予以治疗,反之、则无靶向药物可用。 联合治疗方案虽被证实有效,但用药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十分短暂,根源在于:患者体内再次产生新的耐药癌细胞。 ![]() C797S和T790M的反式构型 常见的泰瑞沙耐药突变为C797S突变,频率约为31%,较之余下几种突变概率,属高频率事件。如:10.8%的L792突变、9.7%的L718/G719突变、罕见的C797G突变等。 C797S突变的发生概率为31%,但作为反式构型突变发生概率不足10%,但只有当反式构型突变成立时才可使用泰瑞沙联合易瑞沙的治疗方案。反之、顺式构型突变暂无靶向药可用。 今日解读的文献,发生在T790M和C797S反式构型后,患者使用泰瑞沙联合易瑞沙治疗的获益情况。 ![]() 顺式构型和反式构型突变 C797S和T790M反式构型耐药突变案例 一位40多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14年中旬就诊时发现在骨头和纵膈有转移灶,随后、基因检测验证患者EGFR基因的19号外显子存在缺失突变,患者遂服用特罗凯予以治疗,有效控制病情6个月后复发,活检中发现为T790M突变所致,改服泰瑞沙80毫克每日,病情稳定长达12个月后,患者因淋巴管炎症不得不转而使用卡铂和紫杉醇联合化疗,化疗至第四个疗程时,病情又有所进展,故而启用纳武单抗,单抗治疗四疗程后,因呼吸困难重做CT发现淋巴管炎加重,在脑、肝等处发现新转移病灶,由此开始使用培美曲塞化疗,然病情继续恶化。 最终、通过进行数字PCR检测发现了C797S基因突变,再次进行深度测序,发现T790M和C797S反式构型。于是、患者使用泰瑞沙和易瑞沙的联合疗法,仅三天病症便有所好转,两周后咳嗽与呼吸困难得到控制,影像学检查也证实患者病情缓解,但至联合用药一个月后,病症重现、病情恶化,半月后患者离世。 ![]() 患者的治疗过程图 ![]() 患者影像学检查报告 该案例中患者使用泰瑞沙联合易瑞沙后,总生存期仅为六周,通过对患者的两份血液样本分析,证实了患者携带的C797S癌细胞被联合用药方案予以压制,但在C797S突变丰度下降的同时,19del和T790M突变丰度却显著增加,从而导致了治疗的最终失败。 ![]() 患者血液样本分析图 结论与解决方案 理论上、泰瑞沙联合易瑞沙的方案可治疗C797S和T790M反式构型耐药突变,其无进展生存期过短的原因在于:当C797S被成功压制后,又再次产生新的耐药癌细胞。 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可使用二代测序和数字PCR(一种核酸分子绝对定量技术)进行筛选,查明原因后,主治医师将对药物进行组合调整,许会有更好的收益。 附图: ![]() 使用泰瑞沙可能产生的耐药突变
文章分类:
肺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