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伐替尼优于索拉非尼,成为肝癌治疗新标准【伊顿健康】发表时间:2021-07-13 14:31作者:伊顿健康来源:伊顿健康 乐伐替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3、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RET和KIT的抑制剂。在ASCO最新的发表的口头报告中,REFLECT研究证实乐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不劣于索拉非尼。
乐伐替尼的作用机理: 乐伐替尼是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FLT1)、VEGFR2(KDR)、VEGFR3(FLT4)。乐伐替尼还可以抑制其他的RTKs,包括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GR1-4、血小板源性的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KIT、及RET,这些激酶除了发挥正常的细胞功能外,还参与到病理血管的生成、肿瘤的生长及肿瘤的进展。
在肾癌细胞中,乐伐替尼与依维莫司联合比单药表现出更强的血管生成抑制活性及抗肿瘤活性。
乐伐替尼的临床实验: 在2013年开展的一项三期临床试验(REFLECT)中,乐伐替尼的主要终点总生存OS达到预期结果,次要终点无进展生存(PFS)、进展时间(TTP)和客观反应率(ORR)全面超越索拉非尼。
这意味着乐伐替尼组患者疾病有效控制时间更长,基线状况较好的患者使用乐伐替尼疗效更佳。乐伐替尼良好的TTP结果,给中晚期肝癌带来了一些潜在选择,或许未来使用乐伐替尼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可以使患者获得更长生存期。
REFLECT的重要临床数据: 乐伐替尼的中位总生存期(OS):13.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7.4个月;客观有效率:24%。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乐伐替尼对于我国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欧美等国家。
关于REFLECT的研究内容: REFLECT研究从2013年开始,纳入了954例晚期/不可切除HCC患者,≥1个可测量靶病灶,巴塞罗那分期B或C,Child-Pugh A,ECOG PS≤1,既往未接受过治疗。患者1:1随机分入乐伐替尼组(478例)和索拉非尼组(476例)。主要研究终点是O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预估OS的HR和95%CI,预先设定的NI边缘为1.08。次要终点是PFS、TTP和ORR,评估方法为mRECIST。
文章分类:
肝癌
|
|